用14部电影,去体验、去诠释、去练习与碰触剧内、剧外的人。
性与攻击,是生命的两大驱力
影片推荐《玛丽公主》
这是一部会让你对佛洛依德改观的电影!
孩子们对我来说,一半是我自己,一半是枷锁。──玛丽公主《玛丽公主》
有一个角色我们永远也扮演不好,那就是为人父母。──佛洛依德《玛丽公主》
如果你仔细看完《玛丽公主》这部电影,你会发现佛洛依德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「固执」。
这部片主要描述佛洛依德与个案玛丽公主进行精神分析的过程,很多画面流露出佛洛依德的真感情,更多的对话会让你倒吸一口气。
有一天你会了解到,那些我们生命中的爱恨情仇,不过是早期与父母经验的再现,你对父母的爱与恨,也会转移到自己的伴侣与治疗师身上(当代的依恋理论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谈这个议题)。
想知道为什么吗?请继续往下读客体关系与克莱恩学派。
那个占据你心中最多恨的人往往也夹杂着你最多的爱
影片推荐《钢琴教师》
没有鬼、没有杀人魔,但堪称是14部影片中最让人屏息战栗的电影!
你有一个不想被看见的、伤害自己的坏习惯吗?
你曾经抠掉伤口的结痂、咬手指到流血、用指甲刀剪脚皮吗?
如果你曾经有「让自己流血的经验」,那些你所压抑的自己,究竟代表那些欲望呢?
《钢琴教师》(La Pianiste)描述一位将近 40岁的女钢琴老师 Erika与男学生 Klemmer的师生恋。
整部片描述 Erika与母亲支配─服从的关系,母女间对话与行为间的不一致,并将这样的关系,复制到她与学生 Klemmer的关系里。
一幕幕的自我伤害,或是攻击别人、其实只是一种欲望的宣泄,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攻击。
有些人之所以你受伤难过,却又难以让你放下
是因为他们提供的那些负面安抚,让你感到安心与熟悉
影片推荐《双面诱惑》
推荐给童年总是被忽略、总是活在别人期待下的你!
《双面诱惑》描述一个表现差强人意的戏剧系女孩约瑟芬,有一个身心障碍、需要照顾的妹妹。
也因为这样母亲都把注意力放在妹妹身上,忽略了约瑟芬其实也要被照顾、被在乎。
约瑟芬透过伤害自己让母亲在乎,透过在现实生活中去扮演浪荡女「卡蜜儿」来获得导演对他的青睐、勾搭上一位隧道工程师。
其实,那些她对爱的渴求、对于被关注的期待、为了戏的牺牲与改变,都是因为她想要被看见、被珍惜。
你心里,是否也有一个想要被好好珍惜的自己?
有时候你将一个人推开
是因为你无法接受或相信他对你的好是『真的』
影片推荐《女生向前走》
发疯并不是一时失常,或是咽下一个黑暗的秘密,而是你我的人格鲜明化。──苏珊娜《女生向前走》
我们真的比「精神病院」里面的人「正常」吗?
《女生向前走》尝试挑战与颠覆这个问题,主角苏珊娜因为自伤、大量吞安眠药、和朋友的父亲发生关系被诊断出边缘性人格疾患(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)送进精神病院,试图逃跑、目睹病友Daisy自杀、被病友背叛等等的过程。
出院的那些病友不见得真正好了,留在病院里面的也不见得比外面的人糟糕,就象是长期住院、语言刻薄的Lisa所说的:
「我有说错什么吗?我只是比外面的人诚实而已,不像他们一样虚伪!」
「世上一触即发的事情实在太多了,真的太多了。那些事情都等着被引爆,等着我们去引爆。你知道吗?那些都等着我们去引爆。不禁让我觉得奇怪,这我他妈的摸不找头脑⋯⋯为什么没有人来引爆我的炸弹?为什么大家都忽略我?为什么没有人勇敢的说出我的真面目,说我是个该死的婊子,说我父母希望我死?」──Lisa《女生向前走》
「因为你早就死了,Lisa!没有人在乎你死不死,因为你早就死了。你的心早就冷了!所以你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回来(疗养院),你才不自由。你需要这里,你就回来才会觉得自己活着,真可悲。」
苏珊娜反击,对她来说,她宁可选择虚伪但是情绪起伏较少的院外生活,也不愿意真实与残酷地与Lisa一起度过余生。
我宁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,而不是一个好人
影片推荐《黑魔女:沉睡魔咒》
搞笑欢乐又寓意深长的动画片,閤家适宜,大小朋友一起看!
所有的光明都是伴随黑暗而存在的。
在《黑魔女:沉睡魔咒》中,男子史蒂芬为了王位夺走魔女梅菲瑟的翅膀,还娶了漂亮的公主、生下奥萝拉公主。
梅菲瑟被背叛后由悲转恨,于是诅咒奥萝拉公主在16岁成年之时会陷入长眠,除非得到真爱之吻,不然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唤醒她。没想到,魔女梅菲瑟却在最后显露出母性温柔的一面……。
走过灰暗的精神分析与客体关系之后,荣格提供一个更完整的观点,让我们看到一个「全部的人」。
就象是前面所说的,那些让你最恨的人,也曾经负载着很大的爱;
而那些「曾经觉得已经跌到谷地无法再去爱的自己」,可能仍然有再爱、再拥抱的能力。
问题不在于『世界』是什么样子
而在于『你』是什么样子
影片推荐《心中的小星星》
给心里面住着一个不被看好又从不屈服的你!
关心啊,是真的非常重要,它拥有治疗的力量,是痛苦的慰藉,让孩子觉得是被需要的。──尼康《心中的小星星》
我们虽然知道教养很重要,但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当父母,我们又要如何陪伴孩子,尤其是你的孩子和别人「很不一样」的时候?
《心中的小星星》描述八岁有学习障碍的伊翔,数学算一题好多遍都算不对(嗯,这个经验我也有),花了一整节课很努力地用「想象力」解数学才解出一题。
调皮的他喝奶茶、走路甚至连罚站都可以和墙上的海报玩,和品学兼优的哥哥相较之下,他更显得「异常」。
在家人老师的辱骂、转到高压的私立小学之下,他渐渐失去了自信、变得郁郁寡欢,直到美术老师尼康(三个傻瓜里面的主角饰演)出现与鼓励,才让他渐渐找回自己。
不过,如果阿德勒只讲到这里大概也和佛洛依德差不了多少,又是一个只负责解释不负责解决的人阿(远目)!
幸好,《被讨厌的勇气》里面有个核心概念「虚构的目的论」把阿德勒从「过去」带向「未来」:
你的不幸,是自己选择的。
与其被过去的悲伤、与父母的关系、与旧爱的纠葛绑住,阿德勒更相信我们不但要回顾过去,更展望未来。
问题是,如果你和伊翔一样缺乏自信(例如数学从来没考超过60分),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,「展望未来」会不会只是一种口号?
正因为这样,他人的陪伴与鼓励就更为重要,象是尼康与予伊翔的关系,就是一种对他的「接纳」。
当你不再希望从别人身上获得评价,而是看见「自己的存在」本来就有意义,自信也会慢慢长出来。
最害怕死亡的人
是那些从来没有好好活着的人
影片推荐《一路玩到挂》
笑中带泪,推荐给曾经失落、结束、告别一段关系的你!
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是:你有没有找到在生命中的喜悦?你的生命中有没有为别人带来喜悦?──艾德华‧柯尔( Edward Cole)
你一定被问过这个问题:如果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活,那你最想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?
如果我问的是30件事呢?你真的会有勇气抛下家人、拔掉管子去实践它们吗?
《一路玩到挂》描述两个加起来超过一百岁男人,为了梦想在死前完成他们「愿望清单」的过程。
整部影片真的是让人又哭又笑,面临着老男人的执拗、心中过不去的结、个性迥异的相处方式,他们要怎么在生命的最后冒险看看那些即将来不及看的世界?又要如何去修复与重要的人的关系?
我们经常把死亡想得很遥远,转身才发现,原来它就在最近的「不要搔还不会痒的地方」──Adolph Meyer。
其实面对死亡,也就是面对生命意义的过程。
当你愿意去想想死亡对你来说是什么的时候,你也可以去看见生命对你来说是什么,什么是你最重要、最在乎的东西。
别人觉得你是谁并不重要,重点是你觉得你是谁
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不要做那些别人期望你做的事情
影片推荐《从心开始》
给怕被伤害所以筑起高墙,不让别人靠近的你!
911之后失去妻子小孩的查理,陷入严重的创伤后忧郁(post-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,PTSD)情绪变得麻木、解离、不愿意相信别人。
他的岳父母都不解为什么他不把已逝的亲人照片放进皮包里,他一直逃跑,连续好多次心理治疗,总是谈一些言不及义的事情或是治疗师安琪拉的乳沟,用耳机隔绝与外界的沟通。
直到多次治疗都毫无进展之后,安琪拉跟他说「你不一定要跟我说,但你可以跟你信任的一个人说。这些事情总是要被说出来、被听见,疗愈才成为可能。」
查理在一连串否认、阻抗之后走出治疗室,转身坐在一直陪伴他的好友艾伦身旁,才终于娓娓道来911那天的事情。
艾伦只是静静的聆听,但是那种与查理「同在」的感觉,让他内心某一块坚硬的冰块溶解了。
我不需要跟你说她的事也不需要看那些照片。事实是,我还是一天到晚看到她。
在街上看到她、在别人的脸上看到她;比你手中那些照片更清晰。不管我走到哪,她们都跟着我。
就是这么可笑,我甚至看到那条该死的狗,我连看着德国牧羊犬都想到我那条贵宾狗!
查理终于向他的岳父母说出这段话,终于可以,不再与世界为敌。
我们都是脆弱的,所以假装坚强,因为这是让我们活下去、与世界对抗的方式。
但有些时候、有些人、有些关系,总是可以让你卸下心防,说那些不曾跟别人说的话,传达那些说不出口的悲伤。
很多时候,我们需要这样的一个人接住我们、与我们同在,纵使他们什么都没有说,单纯的连结就很足够。
别那些让你恐惧的东西里面,有属于你的宝藏
影片推荐《送行者》
你有多久没有好好哭过了?抱着抱枕与卫生纸,让自己的情绪痛快的宣泄吧!
死可能是一道门,逝去并不是终结,而是超越,走向下一程。我只是一位从这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的守门员──大悟
前面看了两部西方人面对死亡的方式,我们东方人又是怎么看待死亡的呢?
《送行者》描述小林大悟在大提琴梦碎之后,返回乡下父母留下的空屋,和妻子一起生活的日子。
纳棺师的工作一开始让他自己跟身边人都不能接受,但随着和师傅兼老板一同工作的过程当中,他逐渐看到了对生命的尊重,想起那些被他压抑已久的画面。
透过纳棺,他终于能够好好地和新里的父亲和解、说再见。
你也有一些说再见之前,来不及说的话吗?
那些卡在你生命中的未竟之事,又是如何影响你目前的生活?
那些你一直不愿意去面对的情绪与关系,是否一直藏在心里面骚动着你?
每个恐惧里面都有宝藏,新的一年,许自己一个寻宝的机会。
所谓长大,其实就是越变越像你爸妈的过程
不论你愿不愿意承认
一个人的议题,同通常也是整个家庭的议题
影片推荐《八月心风暴》
推荐给受不了家人的情绪拉扯而「逃出家庭」的你!
《八月心风暴》中的艾菲(Ivy Weston)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
三姊妹当中,在酒鬼诗人父亲贝弗利(Beverly Weston)与药物成瘾暴躁母亲维奥利特(Violet Weston)所组成家庭中待最久的她,却在父亲死后的餐桌聚会上,遭到母亲与姊妹们最严重的揶揄。
因为长年以来家庭里面累积的焦虑都「传」给了她,让她极度的没有自信,不敢说出自己暗恋的对象,还要忍受家人的冷嘲热讽。
整部影片里面你可以发现,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议题,彼此纠结又互相引爆,虽然不是战争片,却有浓浓的火药味,每一句话背后都是暗潮汹涌,千丝万缕。
但每个人的自我却又是空虚、不被爱、又没有根的,所以才会互相攻击、彼此伤害。
就象是贝弗利在影片一开始朗诵 T.S. Eliot《THE HOLLOW MEN》的那首诗:
我们是空心人,我们是稻草人,我们依偎在一起,脑中塞满了稻草,哎!
We are the hollow men,We are the stuffed men,Leaning together,Headpiece filled with straw. Alas!
如果你也生长在一个高度纠结、情绪高张的家庭,甚至是好不容易才脱离原生家庭的那场恶梦,你一定可以在这部影片里面,看到自己的影子。
我们真正害怕的不是选择,而是为选择负责
影片推荐《命运好好玩》
给有「选择恐惧症」,每次到超市冰箱选饮料都花半小时的你!
我们之所以恐惧选择,是因为每一个选择,也意味着一些失去!
如果有一个遥控器可以快转生命当中所有不愉快的片段,你会想要买吗?
故事的主角 Michael Newman因为抱怨工作和家庭没有办法平衡,所以总是想要快转与家人相处的时间,没想到他这样的选择,让他的生命进入了混乱、婚姻步入危机。
如果你不能和自己想做的事齐头并进,就会在许多事情上浪费无谓的精力。
等到你有机会可以做想做的事时,你或许已经没有力量或时间来完成了。
——约翰.史崔勒基,《生命咖啡馆》
很多时候我们的选择,只是满足短时间内的需求,可是长期看来,它跟我们生命的目的并没有直接的关联。
你浪费很多时间在回电子邮件、做那些你根本不想要做只是因为老板交代你做的工作、为了配合别人而委屈自己、甚至在一些根本不重要的人身上浪费时间。
我们之所以会做这些选择,因为它们看起来可以缓解我们一部分的焦虑,但我们却忘记了,每一个选择也意味着一些失去。
问问自己:如果可以慎重选择,那些是你可以承担的失去?
为什么看电影?
“对于心理学工作者来说,理解电影是非常重要的,因为一部成功的电影反应了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再现与映照,声色光影中有大量的隐喻与投射”
—本体心理学创始人 安东尼奥·梅内盖蒂